全国服务热线:
186-1511-9565
一、项目简介
该项目属于高海拔制氧及其应用。
(一)主要内容
1.研究适合高海拔地区以及高原隧道的制氧技术。
2.研究高海拔地区变压吸附制氧理论。
3.研究高原隧道供氧的新方法。
4.研制和建设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。
(二)技术性能指标
1.首次开发了有压吸附、低压解吸的变压吸附制氧工艺,并且成功应用于高海拔地区制氧系统。
2.揭示了不同海拔地区氧浓度与产氧量的关系,首次取得了变压吸附制氧装置的高原效率曲线和气源容量匹配曲线,为高海拔地区变压吸附制氧提供了设计依据。
3.为解决隧道掌子面氧气含量低的问题,采用弥散式装置将氧气喷入掌子面作业区,形成氧气雾,有效提高了氧气含量,氧分压比洞外提高2~3kPa。
4.为保证工作人员施工间隙有良好的休息环境,提出了氧吧车供氧的新方法,氧吧车移动方便灵活,可随掌子面的延伸不断跟进,在氧吧车内配置12个供氧装置,可满足12人同时吸氧,保障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5.研制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火山隧道制氧站,氧气产量为20m3/h以上,所产氧气技术指标符合医用氧标准,氧气浓度达到92%以上,为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隧道工程的安全、优质、高效地建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。
该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,创造了高海拔隧道单口成洞110.14m的施工记录和隧道施工人员无一人死亡、无一等级事故、高原病征象发生率最低的世界记录,确保了风火山隧道工程安全、优质、高效地建成,并在青藏铁路全线推广使用,覆盖人群达2万余人。实践证明,该成果的成功应用,在“生命禁区”创造了安全施工记录,创造了施工佳绩,取得了可观的经济、社会效益。
该项目所取得的变压吸附制氧装置的高原效率曲线和气源、容量匹配曲线,为高原制氧提供了合理的设计依据。制氧、供氧系统的成功研制,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工程建设。
二、技术创新点
风火山地区基于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条件,通过上述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:
1.首次开发了有压吸附、低压解吸的变压吸附制氧工艺,并成功应用于高海拔地区制氧系统。
2.揭示了不同海拔地区氧浓度与产气量的关系,首次得到了变压吸附制氧装置的高原效率曲线,首次得到了高原变压吸附制氧气源容量匹配曲线。
3.创新性提出了隧道掌子面弥散式供氧和隧道氧吧车供氧的新方法。
4.研制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火山隧道制氧站,氧气产量大于20m3/h,氧气浓度达到92%以上,填补了世界高海拔制氧技术的空白。
5.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投入使用后,隧道施工日掘进速度由原来的2~3m提高到5~8m,进出口成洞双双突破100m大关,隧道提前贯通,创造了高海拔冻土隧道施工的新记录。
三、应用情况
现场使用表明:制氧供氧设备运行平稳、安全可靠,自动化程度高、操作简便易行,劳动强度小;制氧站出氧率高、耗能低,所生产氧气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医用氧标准要求,氧气浓度达到92%以上。隧道供氧方案具有创新性,供氧方法使用方便、快捷、安全,能保证24小时不间断供氧,从根本上解决风火山隧道施工洞内的供氧难题。
风火山隧道投入使用后,提高了劳动效率,加快了施工进度。隧道内氧分压达到13.1~14.0kPa,比洞外高2~3kPa。因此,劳动效率大大提高,进度加快,使用前需要四个班次完成的工作量,使用后两个班次即可完成,原来隧道掘进每天2~3m,供氧后达到每天5~8m,隧道进出口月成洞双双突破100m大关。更为可喜的是,整个隧道较计划提前8个月贯通,创造了高海拔冻土隧道施工的新纪录。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的使用加强了医疗保障,确保了施工人员以及所有参建人员的氧气供应,在高原生命禁区为参建人员的健康保障和生命安全提供了保证。参建人员门诊人次由供氧前的每天59人次下降到每天33人次,高原病征象发生率由24例/1000人下降到10例/4189人。贯通风火山隧道无一人死亡,无一等级事故,在青藏铁路全线最差的施工地段,创造了高原病发病率最低的好成绩。据记载修建青藏公路时每公里死亡一人,修建海拔3698m的关角隧道时牺牲了数十人,由此说明了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的作用。该技术在青藏铁路全线推广,覆盖人群2万余人。
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投入使用后,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于2002年1月下文在全线推广应用,要求青藏铁路施工单位采用隧道内弥散供氧,隧道内氧吧供氧,工后每人最少吸氧两小时。自那时起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成果迅速推广应用于中铁一局、中铁三局、中铁四局、中铁十六局和中铁十八局。先后在北麓河、沱沱河、雁石坪、唐古拉山和安多等地建立了制氧站。供养距离几乎涉及青藏铁路全线,覆盖人群2万余人。